核心要点总结:
• 财务表现:上半年净利润33.94亿元,同比增长5.73%;营业收入76.59亿元,同比增长7.00%;ROA和ROE分别为0.74%和11.52%,均出现下滑
• 规模扩张:资产总额达9,833.65亿元,半年增长14.79%;贷款总额5,006.70亿元,增长13.63%;存款5,441.36亿元,增长14.77%
• 资本充足率下滑: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8.80%,较年初下降1.08个百分点,接近监管红线
• 资产质量改善:不良贷款率1.17%,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48.27%,提升3.19个百分点
• 中收承压: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降28.62%,占营业收入比重仅4.76%
• 关注重点:资本补充压力、息差变化趋势、风险成本控制能力
重庆银行2025年中报呈现出典型的区域银行快速扩张特征,但资本约束问题正在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关键瓶颈。
规模扩张与盈利增长的不匹配半年内资产规模激增近1,300亿元,增幅达14.79%,这一扩张速度在上市银行中颇为突出。贷款投放同样积极,公司贷款更是大幅增长20.65%至3,776.38亿元。然而,盈利增长明显滞后于规模扩张——净利润仅增长5.73%,ROA从0.82%下滑至0.74%,显示出规模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边际效应递减。
这种增长结构反映出该行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试图通过做大分母来对冲息差收窄压力的策略选择。但从结果看,净利差仍从1.27%收窄至1.35%的数字存疑(按常理应为收窄而非扩大),净利息收益率则从1.42%下降至1.39%,表明息差压力依然存在。
资本充足率快速下滑引发担忧最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充足率的快速恶化。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年初的9.88%降至8.80%,半年下降1.08个百分点,已接近监管要求的下限。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同样出现超过1个百分点的下滑。
风险加权资产激增16.40%是资本充足率下滑的主因,这与该行大幅投放公司贷款的策略直接相关。在当前监管环境下,8.80%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为该行敲响警钟,未来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资本约束将是管理层面临的核心挑战。
中间业务收入大幅下滑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28.62%,从5.11亿元降至3.6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仅为4.76%,较去年同期的7.14%大幅下降。这一下滑幅度在同业中较为显著,反映出该行在财富管理、投行业务等方面可能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相比之下,利息净收入增长12.22%,过度依赖传统存贷业务的盈利结构更加明显,这在利率市场化深化背景下存在一定风险。
资产质量表现可圈可点在快速扩张的同时,该行资产质量指标反而有所改善。不良贷款率下降至1.17%,关注类贷款占比从2.64%降至2.05%,逾期贷款占比也有所下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48.27%,风险缓释能力进一步增强。
不过,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8.07%,表明该行对风险的前瞻性计提仍在加强,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在资产质量指标改善的同时,风险成本仍在上升。
业务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从业务布局看,该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长98.71亿元,科技贷款和绿色贷款分别增长超40%和20%,体现出在政策导向下的业务结构调整。"捷e贷"余额增长35%,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效果初显。
该行还成为全国首家连续6年入选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地方法人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确实走在同业前列。
展望与风险重庆银行当前面临的核心矛盾是快速扩张与资本约束的平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战略机遇下,该行确实享有独特的业务发展空间,但资本充足率的快速下滑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现实瓶颈。
未来需要重点关注:一是资本补充计划的推进情况,可转债转股进度仍然缓慢;二是息差变化趋势,在LPR持续下行背景下压力仍在;三是中间业务收入的修复能力,这直接关系到盈利结构的多元化程度。
从估值角度看,该行当前市净率水平已经反映了市场对其资本压力的担忧,但在解决资本补充问题之前,规模扩张的可持续性仍存疑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炒股配资手机版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